易顺鼎〔清代〕
才耶命耶,缘耶分耶,何劳问天。只华年易过,悤悤十五,清班难厕,衮衮三千。
下第文章,少年名字,犹累他人万口传。回头笑,把几场辛苦,当作游仙。
闲来负手江边。要看尽人家上水船。尽吹吾帽落,孙山而外,让伊鞭著,祖逖之先。
惨绿衣裳,愁红镫火,横笛高楼一惘然。归来也,向秋风老屋,重觅萝牵。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周郑交质
左丘明 〔先秦〕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
王国维 〔近现代〕
鹧鸪天·离恨
纳兰性德 〔清代〕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周邦彦 〔宋代〕
浪淘沙慢·晓阴重
恋绣衾
陈允平 〔宋代〕
兰陵王
张元干 〔宋代〕
霜天晓角
程垓 〔宋代〕
虞美人
南歌子(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