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杂诗

王夫之 王夫之〔明代〕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悲凉的北风在半夜里呼啸,边地的战马被惊起上嘶鸣。
壮士的宝刀在匣中发出风雨般的鸣叫声。
北上抗清的事业受阻,如同李广一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不受重视,无法出征。
祖国大地笼罩在迷茫的云雾里,到处是寒烟衰草一片凄清。
我披衣起来看这美好的夜色,银河西倾,天已将明。
国忧至今尚未解除消释,用什么来告慰我平生报国之心!

注释
边马:边地前线的战马。
匣中刀: 古人以刀剑在匣喻壮士不得志,刀剑有声,表示不平。
期:期会,知遇,重视。
杳(yao咬) 霭: 云气深远迷茫的样子。▲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是《杂诗四首》中的第四首。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军进入湘中,王夫之参加衡山义军抗清,兵败后,南走投奔广东肇庆的南明桂王政权,次年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被授于掌传旨、册封之职的“行人”职务。但桂王左右的一些官僚并不以国事为重,依然大搞党争。王夫之对此极为愤慨,曾上书劾奏王化澄党争误国,王化澄等人恨之入骨,想借机害他。王夫之乃北走桂林依瞿式耜。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桂林陷落,瞿式耜殉难,王夫之辗转逃回家乡。这首诗大约写于1648—1650年之间。

赏析

  它触物起兴,发于性情,以诗人半夜被风声惊醒开始,写所闻所见、所感、所思,抒发了奔走国事、以恢复为己任的爱国志士的热望、悲愤、忧虑与思考。

  全诗十二句。前四句写听觉形象,后面八句中视觉形象与诗人议论各占四句,但两者交错。开头四句写诗人半夜被风声惊醒,听见边马嘶叫,似乎苍天、大地、兵马都在怒吼,在呼唤着搏击奋进、征战杀伐;又仿佛听见匣中刀鸣,有如风雨之声。这些听觉形象的描绘,运用了传统的象征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诗人对战斗的渴望。

  中间四句写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北征”计划迟迟不能实现,眼前的视觉形象萧条、凄清、迷茫,反映诗人感情的抑郁与抗清前途的晦暗不明。这种凄凉的客观现实同开头的主观热望形成鲜明对照。最后四句写诗人起衣彷徨:风鸣马嘶催人搏进的夜晚对于锐意进取者是“良夜”,但河汉西倾、天色将明,诗人以国忧未释而异常焦灼。 全诗有强烈的动作性,诗中的 “动”、“嘶”、“鸣”、“阻”、“转”、“视”、“释”、“慰”等词语,表现了依次出现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对诗人心灵的震撼,显得深沉有力。

  全诗在叙事、抒情中夹有议论,体现了诗人的思考与识见。古人常说史学家要有“才、学、识”,诗人何尝不如此?这首诗中“飞将不见期,萧条阻北征”就是诗人对南明王朝权臣党争误国的谴责。广大人民当中,卫国的人才,如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多得很,但高踞上位的主政的权臣不任用人才,忙于党争内耗,自毁长城。后人咏南明灭亡的诗曰:“黄河滚滚接长江,天堑何尝利福王,太息党人碑百尺,替他胡马造桥梁。”(田汉) 党争不止,国忧难释。这才是诗人目击心伤之所在,这就是造成全诗风格情调沉郁、悲壮、苍凉的根源。▲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您喜欢
赏析

孟城坳

王维王维 〔唐代〕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赏析

【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富山元宵赏灯

朱衣锦带黄金镫,前后羽林兵。当空皓月悬秋镜,兰麝馨。箫鼓鸣,天街净。

灯界珠绳,春蔼花屏、御辇上翠逍遥,宫林传金错落,歌女口玉娉婷。赏良夜好景,听乐府新声。

庆元正,口队伍,乐升平。待天明,未收灯,宝筝前殿引长生。铁瓮千年富山城。西台一点老人星。

《正宫》黑漆弩

为乐府焦元美赋用冯海粟韵

画船来向高沙驻,便上蹑探梅吟履。对金山有玉娉婷,两点愁峰眉聚。【幺】倚西风目断行云,懒唱大江东去。借中郎爨尾冰弦,记老杜曾游此处。

别高沙诸友用鹦鹉曲韵

相从一月秦邮住,笑我是不耕种村父。话醒吟酒不成欢,灯下怯云羞雨。【幺】想梅花梦到孤山,又逐雪鸿南去。寨儿中燕侣莺俦,远望我认旗指出。

赏析 注释 译文

落梅风·蔷薇露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赏析

金莲绕凤楼

赵佶赵佶 〔宋代〕

绛烛朱笼相随映,驰绣毂、尘清香衬。万金光射龙轩莹。绕端门、瑞雷轻振。
元宵为开圣景。严敷坐、观灯锡庆。帝家华英乘春兴。搴珠帘、望尧瞻舜。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芳草平沙

张翥张翥 〔元代〕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赏析 注释 译文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赏析 注释 译文

四园竹·浮云护月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帏。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好风襟袖先知。
夜何其。江南路绕重山,心知漫与前期。奈向灯前堕泪,肠断萧娘,旧日书辞犹在纸。雁信绝,清宵梦又稀。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後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 2023 等落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