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旅寓安南

杜审言 杜审言〔唐代〕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岭南的气候真特殊,严寒来得迟,暖风又常吹。山果冬天熟,野花正月开。
雨天生雾气,霜天会打雷。故乡远在万里外,这特殊的气候使我的乡愁更加倍。

注释
安南:唐代六都护之一,本交州都督府,属岭南道。今越南河内。
交趾: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后来泛指五岭以南。该诗中指越南北部。风候:即风物气候。
催:催促。
仲冬:即农历十一月,为冬季的第二个月。
正月:农历一月。
积雨:连续下雨;积存的雨水。
轻霜:薄霜。震雷:响雷,霹雳。
逾:超出;越过。
从来:由来,历来,向来,往常。

参考资料:

1、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09月第1版:163
2、楚梅编著. 楚梅居笔谭 上 诗境岭南 历代岭南山水诗词选择: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05:71页

创作背景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杜审言被流放到峰州(今越南河西省山西西北)。他途经安南(今越南河内),因怀念家乡在客舍或驿站中写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葛兆光著.唐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1:18
2、徐定祥注.杜审言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7

鉴赏

  首联中“交趾”一词点题,交代了羁旅的地点是古代的交趾。这“交趾’’的名称首先就给人一个奇异的印象。相传这里的人因脚趾长得不同一般,所以才称为交趾人的,地便是因人而得名。然而使诗人惊叹的却是这里的“特殊风候”。安南与中原大不相同的是风物气候,这是诗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次句“寒迟暖复催”,紧承起句高度概括出安南的气候特点,寒冷的季节晚而短暂,温暖的季节早而久长。

  颔联着重写景物,上句“仲冬山果熟”,描绘高寒山区在仲冬时节果实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样。这对北国人来说实在新鲜。这也是对首联中“寒迟”的进一步具体化描写。下句“正月野花开”,写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烂漫,可见气候非常温和,如同中原夏季,这是对上联中“暖复催”的进一步具体描绘。

  颈联着重描叙天气,“积雨生昏雾”,是写安南经常长时间阴雨不断,一到夏秋便成雨季,积水不干,雾气濛濛的。“轻霜下震雷”,指在冬天里仍然雷声震震。轻霜,即薄霜,说明安南只有冬日最冷时才有薄霜,这与北方深秋便下霜的情况不同。这些现象在一般中原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

  诗人在这颔联和颈联里,描绘了山果、野花、积雨、昏雾、震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仅用了仲冬、正月、熟、开、生、下等几个时令词和动词,加以精巧的组合,就造成了奇妙的意境,表现了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把交趾的“殊风候”毕现在笔端。这是诗人近一年来流寓安南生活体验的形象总结和意绪的流露,有惊奇、有兴奋、有赞美、有惆怅。面对这一派十足的异域风光,诗人自然又会触目伤怀。

  尾联照应题目直抒羁旅之情,“家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逾万里”是渲染其远,并非指实写。安南距中原实际上只有五六千里路,在古代交通不便,也是数月的行程,与家人难通音讯,所以作客的愁思胜于往常。诗人多年宦游他乡,贬谪也不止这一次,“客思”原是经常有的,但都比不上这次流寓安南时深重。这不仅仅是路程遥远的缘故,也暗寓有对这次的“严谴”怀有极大的愤懑。

  该诗中诗人的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不以故饰,不事雕凿,风格朴实自然。在诗中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仅仅抓住典型环境中几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稍加点染描绘,便意象翩跹,情趣盎然,显得笔法精炼。

参考资料:

1、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09月第1版:164
2、林力,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121
杜审言

杜审言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猜您喜欢
赏析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李白 〔唐代〕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赏析 注释 译文

晏子不死君难

左丘明左丘明 〔先秦〕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赏析

【商调】百字知秋令

王和卿王和卿 〔元代〕

绛蜡残半明不灭寒灰看时看节落,沉烟烬细里末里微分间即里渐里消。碧纱窗外风弄雨昔留昔零打芭蕉,恼碎芳心近砌下啾啾唧唧寒蛩闹,惊回幽梦丁丁当当檐间铁马敲。半欹单枕乞留乞良捱彻今宵,只被这一弄儿凄凉断送的愁人登时间病了。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夏完淳夏完淳 〔明代〕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云带雨

李珣李珣 〔五代〕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 2023 等落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