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巨石如巨屋,雨脚云头互翻覆。海螺脱壳还太虚,五丁凿破混沌腹。
何人窣堵居中间,澹公白骨归空山。天荒地老陵谷变,一道灵光长自閒。
忆昔崧台侍欢宴,耳边闻有金台谏。手持白简批龙鳞,相公击出文华殿。
殿前贵人侧目看,大臣小臣心胆寒。直道难容柳下惠,赤心剖出生比干。
一朝弓剑随龙去,天子蒙尘臣谪戍。舍身许作寺家奴,孔孟伊周留不住。
雷峰老人双眼明,杀人活人不转睛。浩气销磨客气死,长老峰头笑一声。
笑声落在黄金地,山魈木客争回避。十方龙象一齐来,百万人天纷布施。
山前山后天雨花,苍松翠柏浑一家。老人入山鼓掌笑,此地不愧名丹霞。
顽石点头不解语,澹公领话频频举。感激雄州陆大夫,两人合作一枝柱。
宾中有主主中宾,卸担何曾见一人。平湖路上翻跟斗,螺峰归去密藏身。
藏身何处无踪迹,寻师记得三生石。绝顶浮图舍利辉,帝珠交映千山色。
澹公澹公将无同,相随去也空合空。石龛紧闭未岑寂,隔江更有天然翁。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