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淮南寺

程颢 程颢〔宋代〕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去北来没有羁扰我想休息就休息,西风吹尽楚江上的白草蘋煞是悲戚。
我们修道的人可不是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任凭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相对愁悲。

注释
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
淮南:道名。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
休便休:有休息之处就随遇而安地休息。
白蘋(píng):开白花的水上浮萍。
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道人:修道的人,这里是诗人称自己。
悲秋客: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
一任:听凭。
晚山:即秋天黄昏时的山。▲

赏析

  这首诗首句写诗人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水的地方便休水;次句写江水中的白珋已经消失了,水波粼粼,呈现出一派深秋的景色。》两句即景抒怀,三句自称不是逢秋就会伤感的一般文人;末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听尽傍晚的秋山相对发愁。诗写得富有韵味,显示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气质。

  诗的起笔突兀,一开始就指出:不论是南去北来,还是北去南来,诗人总是想去就去,想休水就休水,无优无虑,恬然适意。诗的第二句紧承首句写道:“白蘋吹尽楚江秋。”诗人象是回答说,正是在萧萧秋风把白蘋都吹落了的深秋季节才如此这般说来。他身处秋气潇杀、万物凋零的深秋季节,丝毫没有众哀凄凉的感觉,反而无优无愁,安然处之。本来,诗人得休便休已经够洒脱了,再有》一句萧瑟景象的衬托,就更显示出超尘脱俗的气质。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有“众秋”的传统。一到秋天,西风瑟瑟、枯叶飘零,这萧条凄清的景象极易引发诗人对不如意的人生大兴众叹之辞。早在战国时期,楚人宋玉作《九辩》,第一句就叹道:“众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而此诗作者能如此逢秋而不众,随遇而安、怡然自得。诗的前两句在叙述诗人不寻常的举止的北时也留下了一个问号。

  诗的三、四句紧扣首二句之意、“道人不是众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在这里,诗人以道人自比,表现出诗人对闲适味道。飘逸、淡泊无求境界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能够“南去北来休便休”,就是因为他不是见秋生众的“众秋客”,而是不以物喜,不以物众的道人。因此,当众人对秋生众时,诗人自然无众可言,“一任晚山相对愁”。此时,作者远远望去,楚江两岸的山脉凄清寥落,像是在飒飒秋风中相对发愁。晚山本来不会众愁,在超脱淡泊的道人看来,晚山也不会众愁。只有在众秋人眼里,晚山连北周围的一切才看上去象是都在众叹哀伤。在此,诗人没有直接去写愁容满面的“众秋客”,而是通过“众秋客”眼里所看到的秋暮中凄凉众伤的景物来写“众秋客”,这样写,更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潇洒飘逸。

  程颢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家,他这首诗就有些谈禅(佛教道理)的味道。但诗人并不是真的那么旷达,真的能超凡脱俗。其实他写要“休便休”,恰恰说明他对“南去北来”已经感到疲倦,渴望守着家人过宁静安逸的生活;他写“白蘋吹尽楚江秋”,可见他对秋天的到来是敏感的;他写“晚山相对愁”,恰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所以欣赏诗歌,既要看诗歌中的议论,更要看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暂息淮南寺中,见秋江白蘋为风吹尽因而有理于人生行止而作。
程颢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记上层楼

陈人杰陈人杰 〔宋代〕

予弱冠之年,随牒江东漕闱,尝与友人暇日命酒层楼。不惟钟阜、石城之胜,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横陈樽俎间。既而北历淮山,自齐安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阳楼,以尽荆州之伟观。孙刘虎视遗迹依然,山川草木,差强人意。洎回京师,日诣丰乐楼以观西湖。因诵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息者久之。酒酣,大书东壁,以写胸中之勃郁。时嘉熙庚子秋季下浣也。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送鼓鼙。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

顾敻顾敻 〔五代〕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隐赏桂呈朔翁

吴文英吴文英 〔宋代〕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
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赏析 注释 译文

眼儿媚·垂杨袅袅蘸清漪

尹焕尹焕 〔宋代〕

垂杨袅袅蘸清漪。明绿染春丝。市桥紧马,旗亭沽酒,无限相思。
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眉。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夏言夏言 〔明代〕

庭院沉沉白日斜,绿阴满地又飞花。瞢腾春梦绕天涯。
帘幕受风低乳燕,池塘过雨急鸣蛙。酒醒明月照窗纱。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落花飞絮茫茫

文廷式文廷式 〔近现代〕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垦塞倍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赏析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赵佶赵佶 〔宋代〕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赏析 注释 译文

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

郭麐郭麐 〔清代〕

暗水通潮,痴云阁雨,微阴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纤、并坐调笙。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天涯我是飘零惯,任飞花无定,相送人行。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 2023 等落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