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
圭组岂不贵,藜藿岂不饥。达士顺流坎,道在随所宜。
回也一瓢饮,禹稷恒忧时。傅岩亦何卑,莘野宁久微。
夫子尚名教,遁世不见知。遗身衡门下,守素无外驰。
大道且囊括,时来将有为。非徒野鹿性,偃蹇如摽枝。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沁园春·恨
郑燮 〔清代〕
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
顾贞观 〔清代〕
西江月·渔父词
辛弃疾 〔宋代〕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渔父词(其七)
王谌 〔南北朝〕
好事近(重午前三日)
姚述尧 〔宋代〕
菩萨蛮(代赠)
毛滂 〔宋代〕
武陵春
醉落魄(赋石榴花)
程垓 〔宋代〕